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探访四川神秘的“僰人悬棺” 场面震撼恐怖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阅读:4056
  • 回复:20
  • 发表于:2013/8/30 14:14:18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酉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僰人悬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境内,珙县、兴文、筠连等县境内均有分布。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珙县志》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僰人悬棺”崖葬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16:24
  • 来自:重庆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僰bó人”是先秦时期就在中国西南居住的一个古老民族。僰字读轻唇音为白。古时无轻唇音,只有重唇音,读濮。又称“山都掌”“都掌蛮”。据研究,濮即越人。人们多叫为百濮,百越。唐朝前以俚獠著称。宋代才开始以壮族为名……可见壮族是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主干,也是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流"。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20:48
  • 来自:重庆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古老而神秘消失的民族,在历史上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民族?我们从零星的史料中,从对麻塘坝部分悬棺的清理发掘中,从峭壁上的岩画中,从流传于叙南一带那众多民间传说中,多少捕捉到了他们—些“影子”。历史上的“僰人”,是个历史悠久、英勇善战的民族。从西周到明朝万历元年(约公元前1066年一公元1573年)长达2500余年的时间里,他们生存、繁衍在祖国西南这片神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曾参加过周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建立了战功,被封为“僰侯”,在今天宜宾一带建立了“僰侯国”。这在秦汉以后的史料中多有记述。《珙县志》(旧志)上说:“珙本古西南夷服地,秦灭开明氏,僰人居此,号曰僰国。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23:56
  • 来自:重庆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明朝开国二百年间,朱明王朝对他们发动了十二次征剿。在前十—次血雨腥风的征剿中,由于他们英勇善战,敢于牺牲,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击败了朱明王朝十次征剿。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25:25
  • 来自:重庆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僰人之英勇善战,明朝翰林院经筵讲官任瀚,在他所书的《平蛮碑记》中也写道:“……秋七月始计取九丝城。城踞夜郎西,小两壁对望,岩间陡绝四十里,三雄王壁其—亡,控弦数万。王皆强力,晓军事,惯攻战……”官兵们在屡战屡败后,便绞尽脑汁制订出了十—种破僰人的方略并最终取胜。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26:34
  • 来自:重庆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珙县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国乃至世界悬棺最多的地方。珙县位于川、滇、黔三省邻接处,归四川宜宾管辖,现已发现悬棺发现悬棺遗址四十一处,计有悬棺二百八十八具。主要集中在麻塘坝和苏麻湾两地。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27:43
  • 来自:重庆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明朝攻破僰人后,将俘获及投降的僰人分散安置。明末崇祯年间,大坝附近居民多为僰人,朝廷仍因其“厥性难驯”,僰人势力大大减小,后来逐渐消亡。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30:21
  • 来自:重庆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个民族的消亡,本就是历史的悲剧。而作为—个曾经雄踞祖国西南的强大民族历经了2500余年的沧海桑田,在距今400余年时却突然从这块他们生存繁衍的热土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这能不使人产生几多迷惑、几多猜疑、几多悲哀……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40:21
  • 来自:重庆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僰人”虽然消亡了,但作为在历史上为开发西南有过重大贡献的民族,中国的历史将会永远保留他们的一席之地。随着僰文化旅游的迅速发展,“僰人悬棺”的历史价值显露出来。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40:58
  • 来自:重庆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悬棺以将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悬崖绝壁上为特征。置棺高度,一般距离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达100米。置棺方式,一为木桩式,即在峭壁上凿孔2~3个,楔入木桩以支托棺木二是凿穴式,即在岩壁上凿横穴或竖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岩壁间的天然洞穴、裂缝盛放棺木。棺木头大尾小,多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头固定。采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尸身,随葬品置脚下两侧,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铁器和麻织品,其中麻织品最多,有少量的丝织品。僰人悬棺的年代,上限未知,下限为明代。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46:56
  • 来自:重庆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悬棺俗称“挂岩子”。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族的葬制,僰人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宜宾地区群居,并建有僰侯国、僰道县。因其剽悍骁勇,为其历代统治者所不容。他们栖身于荒野荆棘之中,有“披荆斩棘”之誉。明代,僰人称“都掌族”。神宗元年( 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总兵刘显率十四万大军将其杀绝。其时,“前军引火炬烧城屯千余,炎焰漫天……赴火坠崖谷者数万……都掌蛮至是尽灭”(《兴文县志》)。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4:57:42
  • 来自:重庆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民间传说僰人未被杀绝,当地何姓人家即为僰人后裔,还说何姓祖先本姓“阿”,因避当朝镇压才改姓“何”。明史有僰人首领“阿大王”在僰都城九丝城被杀的记述。有人曾在当地访一何姓老人,言其始祖何大宁原为酋阿大、阿二同族,后投军至一何姓将军麾下,改为何姓。珙县过去曾有明谚“游稞稞(彝族),范苗子,后山何家挂岩子”。至于为什么僰人有悬棺葬俗,《珙县志》记述:“相传有罗因者,因僰人尝其灭宗,乃教以悬葬岩上,子孙高显。于是争挂高岩以趋吉。”也有人说,是诸葛亮用这个办法消耗僰人的力量。三国时,诸葛亮南征路过僰地受阻。他看到天旱地干,就让人放风说旱灾是由于僰祖坟风水不好,如将棺材移到悬崖上,来年一定好收成。僰人信以为真,就放下战事,忙着迁坟。诸葛亮趁机离去。不料次年果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于是,悬棺葬便代代相传下来。但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悬棺如何置于悬崖之上,置于众说纷纾有说凿岩为路,放棺后又毁掉路有说先以土填埋崖壁,然后再去土有说崖顶放绳索有说搭厢架。究竟如何,仍不得其解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5:04:16
  • 来自:重庆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僰人悬棺放置方法,有凿岩为穴横放者有凿岩孔嵌木桩,棺木平置桩上者也有几具并放或叠放者。棺行似船,头大尾小,多为整根楠木挖凿而成。悬棺葬地周围,还有许多僰人岩画。画面、色泽清晰可辨,多为砂彩绘,均用较原始的平涂技法,线条粗犷,形象生动,题材多样。其作用,或为部族徽记,或为安慰亡者,反映了行悬棺者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5:06:32
  • 来自:重庆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僰人悬棺” 的六大千古之谜:族属,年代,为什么行此葬俗,行此葬俗的民族有无后裔,如何将千斤重的棺木置于干仞绝壁之上,悬棺周围绘制岩画的目的和岩画的涵义等等。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5:06:56
  • 来自:重庆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已解之谜:后裔

明万历元年后,叙南的僰人大规模减少,至崇祯、顺治年间间或出现在文献记载中,后神秘消失,给人留下了疑问。普遍认为,—场战争应该不至于让一个民族彻底消亡,僰人应有后裔存在。而其后裔的去向,当地流传着以下说法:一是他们改名换姓,不敢承认自己是僰人,也不敢再姓原来的“阿”,于是将“阿”姓“阝”改为“ィ”旁而为“何”姓,当地“何”姓即是僰人后裔第二种说法,僰人散居于云贵川毗连的大片地区,叙南的僰人只是其中的一败涂地部分,现云南横江流域、贵州南盘江流域仍有僰族遗民居祝就是在九丝城陷落之后,也还有不少幸存者,只不过慑于朝廷的镇压,他们不敢再用“僰”的族名,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罢了。(补充:僰人常用的族名为“都掌”,查文献记载可得,此族名一直至清初仍然在使用)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5:11:55
  • 来自:重庆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站在雄峙险峻的山崖下,仰望着峭壁上那残存的棺桩、数不清的桩孔以及具具棺木、幅幅岩使人不禁想到史称“僰人”的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的历史赋予高岩,突然沉于历史的长河,消逝在故纸堆中,只把这奇特的葬制和众多悲壮感人的民间传说遗留下来,供人们去沉思,去感悟,去遐想。

  • 原来是这样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3/8/30 15:17:49
  • 来自:重庆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最后的序幕
  • 发表于:2013/9/1 14:15:45
  • 来自:重庆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怎么有种恐怖的感觉。
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场相逢,忘不掉了;青春是一场伤痛,来不及了;谁没在青春年少时爱上几个人渣。
  • 得寸进尺
  • 发表于:2013/9/25 18:27:04
  • 来自:黑龙江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筠连等县境内均有分布www.51credit.com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