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转贴]“再也不能让子孙跟着吃苦了”

  • 重庆酉阳人
楼主回复
  • 阅读:925
  • 回复:0
  • 发表于:2011/11/25 7:55:21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酉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再也不能让子孙跟着吃苦了”
—— 酉阳金山村四社三代人修路奔富记
 


冉光奎和村民们正在维护“致富路”。 记者 张其宏 摄
本报记者 罗芸
    虽名为“金山”村,但被武陵大山重重环抱的金山村四社,却是个交通闭塞的贫困之地。
    这个偏僻的农业社,30多户土家人,合力修凿通往外界的致富路。当最初的发起人过世后,后面两辈人又接过了修路奔富的“接力棒”。
    远上寒山
    在一个叫“文家”的小山旁,通往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镇金山村办公室的道路开始盘旋往下。村道左侧,伸出一条支路,劈开青灰的山头,带着刚硬的线条,扎进另一座山中——这就是四社修的机耕道。
    近日,记者所乘的越野车摇摇晃晃地驶上这条机耕道,喘着粗气,爬上山头,又一头闯入云雾中。无雾霭弥漫之处,可以看到四面都是“金”字形的石灰石山峦;山间镶嵌着零碎的土地,散落着土家的木楼。
    行驶了20多分钟,里程却只有4公里,来到了海拔1400多米的四社。这个社由张家山和三八湖两个寨子组成,目前只有老幼30来人。
    几百年前,村民祖先为避战乱躲进深山。最近十几年,尽管年轻人都纷纷“出逃”,但仍有不少人选择“坚守”:一是故土难离,二是山里地多,种地、养羊都方便,还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路不通,再丰富的产出也难“变现”。以前,村民卖山货、背肥料要先走3个小时,到邻近的厚坪乡搭车,绕道50多公里。
    老路上,有一个叫“手爬岩”的地方,坡度约70度。壁上凿有凹槽供踩、攀,总长度约1公里,一步踩虚了,可能性命不保。
    三八湖的村民田永能说,烤干的烟叶背下山,下完这一坡,又被汗水润潮了。为省成本,寨子里的肥猪往往要喂到超过150公斤,杀完后分成四份,请八个人轮流背下山。
    几年前,村民冉光权的儿媳难产,家人心急火燎地送她上医院。尽管不到两小时便赶到了厚坪,产妇还是停止了呼吸。
    第一棒:动员
    “今天能听到汽车‘叫’,多亏叔伯冉茂相。”56岁的村民冉光奎说。
    冉茂相是当时寨子里辈分最高的老人。去年4月,72岁的冉茂相去背烤烟肥,来回走了四趟。
    “当时他觉得身上没力气,肚子痛,在床上躺了七八天。”冉光奎说。
    能下地后,冉茂相开始游说寨子里的人:修路。
    “这回真是把我背伤了。”冉茂相逐家现身说法,“难道子子孙孙还要背下去吗?”
    肩挑背磨的痛苦,加上冉茂相的劝说,大伙下定决心修路。
    集资没有硬性规定。但张家山寨子大部分的人都出了钱,少则一千,多则九千。冉光奎一家每人自愿出八千块,总共出了3.2万元。不到一个月,张家山集齐了19万元。
    冉茂相每天都在“跑”:调整村民因修路而被占的地块,组织大家选出管钱的人,买炸药、请挖掘机……
    期间,肚子痛一直折磨着冉茂相。他以为是肠胃病,痛就上山扯把草药煎水喝。“等公路修通了,我赶车到县城,好好检查检查。”晚辈劝他休息时,他乐呵呵地说。
    5月初,公路开工了,冉茂相却痛得倒下了。
    5月10日,村民侯卫等人把他送到县医院。医生对侯卫说:叫他儿女回来见最后一面吧,老头不是肠胃病,是肝癌晚期。
    5月12日,冉茂相在广州打工的二儿子终于赶到了县医院。“我死了,交的那份修路钱,你们不要要回来。”冉茂相痛得断断续续地说,“如果修路有困难,你们兄弟几个要出力,不要扯后腿。”
    “再也不能让子子孙孙跟着吃苦了。再困难,都要把路修通!”冉茂相说的话至今还回响在侯卫耳边。
    这天,在对修路的念叨中,冉茂相离开了人世。
    第二棒:修路
    修路?这曾是四社人想也不敢想的事。
    金山村的石头都是坚硬的石灰石,大锤重重地砸下去,铁钎只能在石头上凿出个白印。
    继冉茂相后,领头修路的是45岁的村民黄国明。他对记者感叹:“这路,确实不好修!”
    没劳力,只能靠挖掘机。因难度太大,好几个挖掘机老板都拒绝了。
    最后,他们找到冉昌军。冉昌军也是酉阳人,开了四五年挖掘机,对山区修路有些经验。
    沿着规划中的线路查勘一遍后,冉昌军倒吸一口冷气:这条路线,只有不到20的路段由松软的泥土构成,其它都要凿开部分山体。这意味着80的路段先得用炸药轰一遍,再用挖掘机挖,耗时长;约一半的路段傍山临渊,施工难度大,不安全。
    “一个寨子能凑十几万元,不容易!”最后,出身农家的冉昌军决定接下这活路。
    修路的时候,也是村民最忙的时候,烤烟要移栽、施肥,而修路也不能耽搁。他们便5人一组,轮流抬修路用的柴油空压机。空压机分成三部分,因此每轮还得往返三回,从没有路的树林、灌木丛中穿过。
    “留在寨子的人,平均年龄都50岁了。抬过两轮,很多人不想干了。”黄国明说。他自己也白天抬机器,晚上移栽烤烟,累得周身无力。
    “冉茂相到死都在想要修路,不让子子孙孙吃苦。”黄国明为大家打气,“我们甩手不干了,对不起他,更对不起后人。”
    修路终于得以继续。因为难度太大,计划去年7月4日竣工的路,直到9月14日才完工。
    继张家山修通公路后,今年9月,三八湖的十几户村民,又集资近10万元,修通了从张家山到三八湖的近两公里机耕道。
    第三棒:奔富
    记者在三八湖采访时,遇到丁市镇的猪贩子杨胜军。虽说是丁市人,但38岁的杨胜军做了四五年猪贩子,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路不通,哪个会来收猪?”杨胜军笑着说。
    路通后,村里的农产品也顺利“变现”。村民冉光周告诉记者,以前种一亩烤烟产量100公斤,运费要花112元;现在用车拉只要12块钱,相当于每亩能多挣100元。去年,张家山的烤烟只种了60多亩,今年达到八九十亩,明年可能会扩大到一两百亩。
    以前山里种的洋芋只能喂猪,而今贩子把车开进来收,刚挖出来的洋芋每公斤能卖两元,一亩地能收入三四千块钱。
    尽管如此,山里还是有一两百亩地荒着,部分农民依然贫困。三八湖的村民田海军,修路时集的九千块钱全是借来的。当债主上门催债时,妻子丢下两个幼小的女儿打工去了。债主催得紧,田海军不得不提前将过年猪卖给杨胜军。
    “不修路,只有受穷。”侯卫说,“修了路,不好好‘整’,还得受穷。”
    29岁的侯卫,是四社惟一留守的“80后”。为照顾老人,2007年他放弃在广东打工的机会,回了老家,现种着烤烟、洋芋,还养了七八十只羊。
    黄国明说,自己这辈人修路可以承头;但要发展、致富,还需要侯卫这种出去见过世面、脑子灵光的年轻人来接手。
    “希望能找到一些致富的项目,可以长久地‘生钱’。”侯卫在盘算……


[此贴被重庆酉阳人于2011-11-25 7:57:50编辑过]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