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情系车田乡

  • 天龙山
楼主回复
  • 阅读:51691
  • 回复:0
  • 发表于:2017/11/28 7:44:46
  • 来自:重庆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酉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2017.11.18

(中国天龙山旅游度假区)情系车田乡(纪实连载五)福建泉州王更生
阅读 1251
天龙山
(福建泉州王更生先生的《情系车田乡》系列连载历时一个月,今天结束了。从10月21日晚进入车田乡,到11月22日,在车田只有三天,老王却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把他在车田的所见、所闻认真梳理,精心编排,整理成了《情系车田乡》系列连载,真实记录了车田乡的自然风貌、人文风情、扶贫攻坚、度假区建设等,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条分理析、情真意切。他不但用镜头记录了真实的车田,而且站在一个外地人的角度,更用心、用情对车田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了深深的思索;他的观点值得我们每一个车田人深刻思考,从内心深处激发内在活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现状,共同努力,全力打造车田桃源*天龙山旅游度假区,建设我们美好家园。)
情系车田乡
五  安宁与沉沦同在   艰难与奋起并存
        和扶贫工作队讨论车田乡如何脱贫,大家认为改变当地人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处世观念至关重要。
        一个地方的处世观念、态度(即地域性格)受这个地方地理环境,人文和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反过来,人的观念态度也可对当地经济、人文和环境产生改变。
        1  车田乡在崇山峻岭之中,但水源充足,气候温和。苗族、土家族先人选择这里定居是明智之举。大山深处与外隔绝,可免兵荒马乱之灾,也不受强大民族欺负,只要勤劳,总可过上安稳日子。先辈恳荒种田,狩猎捕鱼,有充足食物饱腹;编织土布缝衣御寒;砍来山间树木,搭建木屋居住。缺医少药,婴儿夭折率高,人均寿命短,人们不知道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或者根本不知道得了病就离去,也没有太大痛苦。这样人口密度维持在这片土地能够承受的合适水平。无学校可读书,读书也没啥用。医疗和教育费用几乎全免。这样样过了一代又一代,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陶渊明当时若来车田,他的传世佳作应该会叫《茶花源记》(这里满山油茶花)。

图一至七  车田在大山中,以前与外界几乎隔绝。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图八图九  车田满山盛开油茶花。









情系车田乡
五  安宁与沉沦同在  艰难与奋起并存
        2  在这种安宁、稳定的环境中,人们的信仰比较简单。敬奉一下山神爷土地公即可风调雨顺,衣食无忧。于是就忽视对祖先的祟拜,导致家族凝力低。男人在农业社会里所起们作用不是很重要,对家庭的贡献不是很突出,因而女人的地位相对山外会较高,同样也会削弱男性谱系家族的凝聚力。(这里的人在外不能象闽南人那样抱团与家族凝聚力低直接相关。)这里的村子里不见有寺庙、祠堂,单姓村寨少。不同姓氏混居,能和睦相处。这里的人缺乏危机感,容易满足,少有攀比心,缺乏竞争意识。

图一至图九  不久前这里的人们还是基本满意自己的家园。









情系车田乡
五  安宁与沉沦同在  艰难与奋起并存
        3  到了近几十年,交通条件有了改善,电话、电视、网络进了山内。看到山外世界很精彩,山内外生活水平差距大,山里人开始走出大山。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大部份人选择打工。受传统习惯、观念影响,他们把赚来的钱主要用于改善生活。他们比闽南重视节假日,生日(但忽视先人忌日,闽南人相反)。不特别喜欢加班加点挣钱。他们不很注意积蓄,少有人偿试用积蓄做生意、创业。家族观念不强,少见以家族为核心抱团,互相帮扶。有时也有年轻人以地域结帮打群架,过后一哄而散。在社会救济、福利体制不完备的年代,以亲兄弟、宗亲、同村、同乡由近及远层级分明的互助关系最稳定最有效,最有助于一个地方的发展、繁荣。

图一至图三  走出深山。



情系车田乡
五  安宁和沉沦同在  艰难与奋起并存
       4  山里的青壮年外出去打工,留在家的老人得不到很好赡养,孩子缺少父母的亲情温暖和良好教养,老住宅得不到很好修补、维护。
        过去的几十年是创业、经商赚钱机会最多的时段,但他们大都一直在打工。靠打工翻身致富的少之又少。
       他们的医药知识水平有了提高,有了病就要看医生。病情稍重一落入现代医院虎口,就倾家荡产,最终因病致贫。
        他们切身体会文化低难找到好工作,尽力供养孩子读书,不惜代价。但往往无法收回投入的巨大教育成本,最后因教致贫。
        改革开放四十年,山里面貌虽稍有变化,但山內山外差别的倍数大大增加了。

图一至图六  房子还是以前的房子,但更破旧了。
图七  路大都还是以前的路。
图八图九  还好的是山还是以前的山,水还是以前的水。









情系车田乡
五  安宁和沉沦同在  艰难与奋起并存  
        5  我的家乡是福建闽南。闽南濒临大海,耕地少且贫脊,缺水源多台风,自然环境恶劣。先辈唐代从中原迁徙至此时还要与土著人争讨地盘,防御猛兽(上世纪初闽南一带还有虎患)。因而闽南人聚族而居,共同对付危害。地少就要精耕细作,因而闽南人细致、认真、勤劳。常旱灾粮食歉收,丰收年也要节省粮食以应急,因而闽南人危机感强,节俭,善储蓄。生存环境险恶,闽南人求拜各方神明保佑,因而闽南人特别迷信。对祖先崇拜,让族人彼此认同维持凝聚力,因而闽南人宗族观念强。闽南男性除了辛苦劳作,还要经常为争地盘、水源与土著人、外族人打斗,男人地位高,因而闽南人重男轻女。

图一图二  闽南各村各姓氏都有祭祀祖先的祠堂,祖厝。翻看我老家祠堂里的族谱,可往上一直查找到包括唐代入闽的一世祖王審知的各代祖先,不断代。)
图三图四  各村都建有寺庙,并且有多座,有的村佛、道、基督及各路山仙海神都敬奉。
图五至图九 
每年都要祭拜祖先。









情系车田乡
五  安宁和沉沦同存  艰难与奋起并存
        6  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更不够吃。闽南人不得不到处奔波做些小生意。明未开始漂洋过海去南洋做苦力谋生。因为家族观念强,外出闽南人很顾家,自己艰辛打拼,节俭,赚的钱一部份寄回养家,一部份做本钱经商。站稳脚后就拉址族人、亲戚出去,并扶助他们立足,创业(解放后外出经商和出国现象才停止),因而闽南人经商的多,华侨多。见多识广,互相提携、扶助胆子大敢拼博。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下乡到老家水头镇山前村,好年景一年到头辛苦劳作可勉强填饱肚子(吃的大都是地瓜、麦糊等粗杂稂),遇旱灾年份日子就难挨了。有人冒险去山区贩运粮食来卖,常被抓,粮食沒收,有的还当成投机倒把份子批斗。那些解放前有家人到国外的人家,因为有海外亲属接济,日子过得滋润,大家很是羨慕。

图一至九  闽南一带上世纪初、中期华侨回家乡建造的中西合璧的楼房。









五  安宁和沉沦同在   艰难与奋起并存   
        7  上世纪七十年代未侨属出境放松,侨属争先恐后申请出国、往港。无华侨关系的也弄虛作假千方百计挤出去。海外的亲友尽量给予帮助(发邀请出国定居信函,提供担保),并在出国后给予安置、资助,帮助寻找工作。
        出国后的闽南人很勤奋,争着加班、兼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们汇款给国内家人日常开支,春节回家乡带回当时国内罕见的服装、收录机、录像机、彩电,几年后就回来盖楼房,羨煞沒有华侨的人家
来自手机版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